现在为非工作时间,客服人工工作时间:08:30-11:30 、13:30-17:30(周一至周五,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)
如需帮助,您可留言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您的问题,您也可在工作时间内打电话联系我们,我们会竭诚为您服务。
区域 | 省份 | 服务电话 |
---|---|---|
一区 | 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浙江 | 010-82503440(兼传真) |
二区 | 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甘肃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 | 010-82503412 |
三区 | 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陕西 | 010-82503438 |
刊物主旨:精选中外自然辩证法、科学哲学及其方法论、技术哲学及其方法论、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史方面的最新研究论文。旨在客观反映生物学、医学、数学、物理学、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,探讨科学技术与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伦理道德、社会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,追寻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,展望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。
主要栏目:科学哲学、技术哲学、认知科学哲学、生物学哲学、工程哲学、科技与社会、科学技术史。
读者定位:高校、科研院所等机构中哲学工作者,科技哲学专门研习人员、科学研究人员和科学普及工作者。
王伯鲁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
尤 洋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
朱 菁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
朱志方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
刘孝廷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
刘劲杨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
李恒威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
杨庆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
肖 峰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
肖显静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
吴国林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
吴国盛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、科学史系
周 程 北京大学哲学系
胡志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
费多益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
袁江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
殷 杰 山西大学哲学学院
潘天群 南京大学哲学系
友情链接: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|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| 中国人民大学|